- 時間:2021-12-24
- 點擊:0
- 來源:每日甘肅網-甘肅日報
以鄉村規劃引領 打造隴原“富春山居圖”
甘肅省委副書記、省長 任振鶴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甘肅地域遼闊,自然風光優美,黃土高原、廣袤草原、茫茫戈壁、潔白冰川構成了一幅雄渾壯麗的畫卷,宛如一柄“玉如意”。這是總書記對大美甘肅的形象概括,也是隴原鄉村多姿多彩的自然底色。在撕下“苦甲天下”歷史標簽后,甘肅迎來“三農”工作重心向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,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。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三農”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甘肅重要指示精神,在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,把鄉村振興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,堅持規劃先行、謀定后動,精心描繪鄉村振興的甘肅畫卷。
一、把握“三個維度”,樹牢規劃先行理念
鄉村規劃是“大事要事”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鄉村規劃作出重要指示批示,指出“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,要沿著正確方向把這盤大棋走好,必須規劃先行”,強調“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,因村制宜、精準施策,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‘富春山居圖’”??倳洶燕l村規劃看得如此之重,體現了規劃在鄉村振興全局中的極端重要性,為我們以規劃引領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,指明了努力方向。
鄉村規劃是“先導工程”。鄉村振興是一個需要科學規劃、系統建設的過程,鄉村規劃是其中第一道工序。編制好鄉村規劃,對于合理布局鄉村住宅、產業、耕地、道路和公共服務,提升村容村貌、改善人居環境,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,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具有重要保障和支撐作用??梢哉f,規劃就是鄉村振興的“綱”,綱舉才能目張。
鄉村規劃是“甘肅之急”。甘肅作為傳統農業大省,隨著脫貧攻堅任務順利完成,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但城鄉發展不平衡、農村發展不充分仍是突出短板,尤其是鄉村規劃基礎薄弱,存在村莊建設無序、用地低效、人居環境較差等問題。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鋪開、全國各地競相發展的大背景下,“既轉又趕”的甘肅更沒有試錯空間,唯有走好鄉村規劃這步“先手棋”,才能避免彎路、加速追趕,實現隴原鄉村振興在千帆競發中并進爭先。
二、聚焦“四個之美”,發揮規劃引領作用
堅持以規劃塑形,展現鄉村空間之美。我們立足甘肅地域廣闊狹長、氣候類型多樣、地區差異性較大的實際,堅持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,著力構畫“各美其美、美美與共”的鄉村美麗畫卷。一是板塊化打造。綜合考慮自然環境、發展條件、文化傳統等實際,按照河西走廊、中部沿黃、甘南高原、南部秦巴山、隴東隴中黃土高原五大區域,科學布局鄉村空間形態,合理確定發展目標、任務和舉措,力求鄉村規劃體現地域特色,形成錯落有致、五彩繽紛的整體格局。二是分類化打造。結合打造城市服務型、工業主導型、農業優先型、文旅賦能型、生態功能型5種縣域類型,在綜合分析鄉村發展條件和潛力的基礎上,針對全省生態脆弱、地災多發的實際,將全省村莊分為集聚提升、特色保護、城郊融合、搬遷歸并和“看不準”5種類型,引導鄉村科學編制規劃、促進特色發展。集聚提升類村莊重在挖掘比較優勢,強化產業支撐;特色保護類村莊重在挖掘歷史文化等特色優勢,發展壯大鄉村文化旅游和特色產業;城郊融合類村莊重在發揮區位優勢,打造城鎮后花園;搬遷歸并類村莊重在嚴格限制新建、擴建活動,近期無法搬遷的,通過農村危房改造、人居環境整治、基礎設施維護等滿足村民基本生活需要,搬遷歸并后的村莊原址及時復墾或還綠;“看不準”類村莊原則上先不安排建設項目。三是差異化打造。引導各地把握村莊分類標準,逐村分析、精準確定村莊類型,力求做到“一村一特色、千村千面貌”的差異化,防止“千篇一律、千村一面”的同質化,最大限度避免“再次落伍、二次浪費”,更要避免農村“不像農村”的現象發生,讓人民“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。
堅持以規劃強基,厚植鄉村產業之美。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,也應是鄉村規劃的著力所在,需要統籌謀劃好產業選擇、建設用地、項目布局等,引導鄉村地區向內涵式轉型發展。一是突出特色發展。結合鄉村資源特色,按照宜工則工、宜農則農、宜牧則牧、宜游則游的原則,合理安排村莊產業發展空間,有效保障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,大力發展各具特色的生態產業,全面提升鄉村產業層次。二是突出集聚發展。遵循“多規合一”的國土空間規劃,按照集約高效的原則,合理規劃鄉村產業發展空間,完善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布局,引導要素向園區集聚、項目向園區集中、產業向園區集群。強化土地集約利用,對空心村、閑置宅基地、撂荒地、廢棄建筑等,采取整治、復墾、盤活、撤并等方式,最大限度發揮土地資源效益。三是突出融合發展。依托鄉村資源稟賦,把現代產業發展理念和組織方式引入農業,通過規劃引導農村一二三產業集中連片、深度融合、集聚發展,拓展農業多種功能,催生鄉村新產業新業態,拉長產業鏈、提升價值鏈、完善利益鏈,著力構建產業融合新體系。
堅持以規劃賦能,充盈鄉村生活之美。讓鄉村生活更加美好,是鄉村振興的本質要求。編制鄉村規劃必須堅持問題導向,著眼解決城鄉公共服務不均衡等突出問題,努力把鄉村建設成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園。一是聚力打造便捷鄉村。甘肅地廣人稀,大部分村莊點狀分布、村民居住分散、資源利用率不高。在鄉村規劃中,我們有針對性地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,加快推進鄉村道路路網、自然村組道路通硬化路,把農村公路建設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。今年把自然村組道路通硬化路列為政府為民實事,新建自然村組硬化道路10753公里,明年還要持續抓好這項工作。二是聚力打造舒適鄉村。按照安全、經濟、高效的原則,因村制宜明確村域公共服務設施選址、規模、標準等要求,合理布局教育、醫療衛生、社會保障、文化體育、養老托幼、電商網點等公共服務設施,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。三是聚力打造潔凈鄉村。突出以規劃提升農村“顏值”,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護治理,讓生態美起來、環境靚起來,厚植山清水秀、天藍地綠、村美人和的鄉村底色。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,扎實推進農村“廁所革命”,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,穩步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,深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,讓良好人居環境真正成為農民生活的增長點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點。
堅持以規劃鑄魂,彰顯鄉村文化之美。鄉土文化是鄉村的根和魂。編制實施鄉村規劃,必須既注重塑形,更注重鑄魂。一是留住文化根脈。敬畏歷史、敬畏文化、敬畏生態,堅持保護與建設并重,在規劃中劃定鄉村歷史文化保護線,全力保護好文物古跡、傳統村落、民族村寨、傳統建筑、農業遺跡等原始風貌,保留鄉土韻味,留住田園鄉愁,突顯鄉村本色。二是激活文化內涵。深入挖掘隴原鄉村深厚的文化積淀,實現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努力創造更多更好的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,繁榮興盛農村文化,提升農民精神面貌,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。三是釋放文化效應。堅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從全局統籌謀劃、整合資源,大力發展以農(牧)耕文化為魂、田(草)園風光為韻、村落民宅為形、生態農業為基的鄉村旅游產業,持續擴大甘肅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。
三、扭住“五個關鍵”,體現規劃最大效應
守牢底線強約束。聚焦規劃約束性指標,堅決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、防止耕地“非糧化”,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、布局穩定。堅持生態主體地位,將不挖山不填湖不毀林、保護好鄉村山水格局和田園草原風光作為規劃編制的基本原則,呵護好農村一方水土。綜合考慮資源承載能力、人口分布、產業布局等,合理框定鄉村開發邊界,防止鄉村布局散亂、無序蔓延。
點上示范帶整體。根據國家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部署要求,今年甘肅啟動實施“5155”鄉村建設示范行動,著力打造5個示范市、10個示范縣、50個示范鄉、500個示范村,編制完成1920個實用性鄉村規劃。明年將持續推進“5155”鄉村建設示范行動,完成3996個發展類村莊的規劃編制,創建50個示范鄉鎮,同步開展市縣創建行動。
尊重民意激內力。村民是鄉村的主人,在規劃編制中最具代表性,也最有發言權,只有村民真正參與進來,規劃才接地氣。充分發揮村民在規劃編制和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作用,通過村民知情大會、征求意見會、規劃成果公示等多種形式,廣泛調動村民出點子、提意見,集思廣益、凝聚智慧,切實編制出群眾認可、經得起實踐檢驗的鄉村規劃。
社會參與聚眾智。堅持“走出去”和“請進來”相結合,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,積極鼓勵市場主體、社會組織和規劃師、建筑師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村莊規劃編制。加強村莊規劃隊伍建設,組織開展鄉村規劃競賽等活動,推動形成一批鄉村規劃設計典型案例,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樣板。
嚴格執行促落地。堅持剛性約束剛性落實,建立健全政府統籌推進規劃落地的工作機制,規劃一個、成熟一個、推進一個。引導各級領導帶頭遵守規劃,嚴防“翻燒餅”“瞎折騰”,嚴禁“先上車后買票”“先建設再調規”,堅決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,切實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,久久為功搞建設。